“大手牵小手”共赴幸福之约

时间:2021-12-11  来源:巫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  
巫溪县地处渝东北、渝陕鄂交界处,因为位置偏远、交通闭塞、工业基础薄弱,以致县困民贫、人才缺乏,这里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

一个“穷”字曾是巫溪发展的最大阻碍。巫溪县关工委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过程中,围绕教育发展做文章,用教育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、斩断穷根,“大手牵小手”共赴幸福之约!



市关工委领导在巫溪县调研


构建“4+1”模式,对留守儿童关爱有“家”

“爸爸,你要注意身体,别太辛苦了”“爸爸妈妈不在家,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”……这是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,通过亲情聊天室展开的温情对话。

虽然相隔数百公里,但是巫溪县数以万计的留守儿童却能通过亲情聊天室,与父母“面对面”聊天、交流情感,让思念不再遥远。

巫溪县是劳务输出大县,常年有13余万农民在全国各地打工,约占全县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。2020年全县有留守儿童22367人,占未成年人总数的15.9%,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8.8%。父母双双外出打工,孩子孤单待在农村家中,由此缺少陪伴与疼爱。

一直以来,巫溪县关工委对留守儿童关爱有“家”,配合教委启动营养工程、建立亲情聊天室287个、留守儿童之家124所,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、玩耍、开展活动。其中,塘坊小学“乐和之家”被中国关工委评为“2019年全国优秀儿童之家”。

在巫溪县关工委的带领下,“爱心爸妈”“知心哥姐”结对2.5万多对,“爱心爸妈”来到留守儿童家中看望,送去暖心学习“大礼包”,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成长路上有人呵护,为其撑起“护苗伞”。“知心哥姐”从同龄孩子的角度与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沟通,倾听他们的悄悄话……这些“微爱接力”的举措,守护着每一颗童心。

如今,巫溪县形成了“学生有教、监护有人、生活有助、健康有保、安全有护”的关爱留守儿童立体体系,构建了“4+1”关爱模式,包含党政主导、学校主体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参与、家庭配合等多方力量,为留守儿童铺就了一条成长、成才之路。



市关工委为巫溪送来科技图书3000多册


端上“普法大餐”,守牢校园家庭“双阵地”

在凤凰职业中学,一堂触及心灵的普法课正在进行。“有一些与你们同龄的孩子,因为对法律的无知无畏,或缺乏防范危险的意识和能力,成为失足少年犯,或者是无辜的受害者,让人无比痛心。”课堂上,检察官通过“游戏+案例”的形式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、贴近生活的故事,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。

每年,“莎姐”进校园活动都会组织40多名巫溪县检察院工作人员,来到同学们身边开办法治讲座,受益人数达7万多人。全县179所中小学,全都配有“法治副校长”,为同学们端上新鲜出炉的“普法大餐”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巫溪县关工委对“五失”青少年给予重点呵护。他们配合县文化执法大队整顿网吧,对全县12个网吧地毯式排查,那群头发花白的身影,令人动容。

巫溪县关工委就像一根纽带,把法治教育从校外“请进来”,也把家庭阵地紧密“系一起”,为“生而不养、养而不教、教而不当”等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按下“刹车键”。

同时把监护家庭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,全县3896位“五老”直接参与“建档立卡”工作,准确掌握各贫困户家庭的适龄未成年人情况,资助贫困生3.648万人次,其中让3687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

巫溪县关工委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、家庭力量,一方面牢牢守好校园这个主阵地,与主管部门一起围绕学习目的、防疫卫生、营养健康、防校园欺凌、安全意识、劳动习惯等方面加强教育,用爱点亮孩子心中的灯,照亮脚下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