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沙坪坝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康玲工作室成立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3-01-17
同“心”战疫,“疫”路有爱|璧山区关工委“五老”在行动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2-11-22重庆市关工委工作团工作研讨暨部署会召开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2-04-064月2日,重庆市关工委工作团工作研讨暨部署会在重庆广场宾馆召开,市关工委主任何事忠,常务副主任唐情林、于学信、谢春光,副主任高沙飞、刘丽俐、帅逊、左明焱,工作团成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。市委老干局二级巡视员、市关工委秘书长韩国涛主持。 会上,于学信宣读了《关于调整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委委员会工作团成员的通知》,刘丽俐解读了市关工委工作团的相关工作规程,并对2022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。 根据工作安排,市关工委对工作团进行充实调整,调整后的工作团为五个分团,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分团、法治宣传教育分团、读书活动指导分团、心理成长关爱分团、科技创业指导分团。工作团的25名成员均来自我市各个领域的专家,市关工委领导为工作团成员颁发了聘书。 工作团如何提高业务水平、如何发挥示范作用?唐情林要求:一要把准政治方向,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;二要坚持立德树人,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,聚焦思想政治引领,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;三要回应青少年关切,强化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,坚持有的放矢,讲好“贴心话”;四要创新方式方法,因人因地开展宣讲,让青少年听得懂、听得清、听得进。 为加强工作团集体研究和交流,提高工作能力和授课水平,工作团成员还开展了说课展示,市关工委工作团副团长周放进行了逐一点评。 何事忠作总结讲话。他强调,市关工委要做好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需坚持“五个紧紧依靠”,即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,发挥领导作用;依靠关工委组成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,发挥职能作用;依靠基层关工委和广大“五老”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发挥主体作用;依靠市关工委办公室,发挥组织协调作用;依靠市关工委工作团的教育引导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 工作团是重庆市关工委的一面旗帜,一个响当当、亮闪闪的品牌,既在全市范围内卓有成效,又在全国富有影响。何事忠指出,此次的工作研讨暨部署会,就是要高举工作团这面旗帜,不断擦亮这个品牌。下一步,必须从关工委队伍建设、工作团内容建设、制度建设等层面入手。他要求:一是全体成员始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,切实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;二是要做青少年的知心朋友,要“身入”“心入”“智入”广大青少年;三是要充分发挥整体功能,鼓励各成员创办工作室,在网上开辟自己的视窗;四是市关工委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,保证工作团成员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。 何事忠希望工作团成员自觉弘扬“五老”精神,将工作团的工作深入深化、做深做实、创新创造,结出更丰硕的成果,为关心下一代事业高质量发展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更大贡献。
五老话关工(三十九)南岸区关工委科技创就业指导团团长 林红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2-01-04五老话关工(三十七)黔江区关工委法治报告团成员 蒋大荣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30五老话关工(三十六)江津区关工委读书活动指导团副团长 李启君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29五老话关工(三十五)永川区关工委校外辅导员 赵厚庆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28五老话关工(三十四)合川区龙市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刘仁均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27渝中区关工委报告团成员王世群:闪耀在杏坛的“启明星”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27涪陵区关工委副主任卢宗昌:关爱儿童 践行使命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24五老话关工(三十三)江津区关工委副主任 许福新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23五老话关工(三十二)南岸区关工委南坪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姜远兰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22五老话关工(三十一)沙坪坝区关工委名誉主任 左绍中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21
“五老”用“余热”温暖孩子们 南川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14他们活跃在德育教导团、校外辅导团、法治宣教团、科技辅导团、丹心艺术团等岗位上;他们虽然年逾花甲、两鬓斑白,却个个精神饱满、步履坚定,用“余热”温暖着孩子们……他们是南川区关工委和“五老”同志。为了给南川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,他们“急党政所急、想青少年所需、尽关工委所能”,一直坚守在关心下一代的最前沿。 “五老”全心投入培养“法商” 南川区关工委在书院中学召开基层关工委工作暨第四届“关爱明天、普法先行”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推进会时提出,加强政治责任感,把握关工重点任务,对标对表、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。关工委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,工作阵地在基层,会议提振了全区关工委的精气神,各项普法教育活动在南川遍地开花,乡镇、街道、村、社区、中小学校的关心关爱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。 “我当过教师,怀着对孩子的关切,我来到了这里……”在“关爱明天、普法先行”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,这样的开场介绍让人备感亲切,接下来老同志们以诙谐幽默的风格、通俗易懂的语言、贴近生活的现实事例,以案释法、以法论事。为了培养孩子们的“法商”,让幼小的心灵受到法治的洗礼,“五老”们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。 南川区关工委法宣团联合区检察院开展法治教育活动,进学校、进课堂,跟别人眼中的“问题少年”谈心,扮演模拟法庭现场,用“高墙铁网”的警示教育,让同学们心灵受到震撼。 为了让关爱工作落实见效,越来越多“五老”被请出“山”,组成一支特殊的“五老普法”宣传队,走街串巷、进村入户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。在西城街道,党建带关键,阵地有牌子,工作有盘子。班子成员熟悉基层,熟悉群众,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对法律条文进行深入浅出的宣讲,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。 老有所为不卸甲,一心普法塑人生。正是“五老”们不辞辛苦、不计名利,为教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,知法守法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 老少共进共乐亲如一家 “现在孩子们见到我都打招呼叫爷爷,可亲了!”这样的亲近,来自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。在南川区,“五老”们当起了“代理家长”,定期家访看望“孙子孙女”,对一些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,送去孩子需要的学习用品。 9月迎来新学期,“五老”们的新担忧也来了:“不知道孩子们还缺东西不,开学第一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?”随着下课铃声响起,“五老”们作为“代理家长”出现在校门口,迎接孩子放学。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在眼前,孩子们开心地扑向爷爷奶奶怀里,这样的场景亲如一家人。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,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倾注了很多心血和真情,关工委成功举办“育苗计划”留守儿童暑假公益课堂教育活动,让孩子们过得充实不孤单;聚焦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,红色基因的传承,开展“‘中华魂’和新时代好少年读书活动”;还有农村十百千万“双带”青年主题教育、老少共建和谐社区、家长学校等多项活动。 付出终有回报。目前,南川区创建区级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1个,创建区级农村人才培训基地、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5个,创建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个。 在关工委的爱护下,广大青少年向上向善向美成长。2020年,南川区读书活动参加学生共达7万余人,占全区中小学生总人数95%。其中“中华魂”科技托起强国梦活动征文获奖181人,一等奖44人;演讲获奖48人,一等奖15人,特等奖2人;获重庆市征文特等奖3人,演讲特等奖1人。 在教育部、重庆市教委关工委开展的“新时代好少年”读书活动中,南川区3.1万名学生参加,获奖居全市第三名。南川区关工委荣获中国关工委、教育部关工委展开的主题教育读书活动“先进集体”称号,荣获中国关工委《中国火炬》杂志颁发的“宣传工作先进”称号。

宣讲党史为青少年成长导航 南岸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
“五老”工作团 | 2021-12-14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,南岸区在关爱青少年成长方面另辟蹊径,用党史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导航。区关工委牵头成立“百名老党员党史宣讲团”,深入学校、工厂、社区宣讲党史,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,从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行力量。 百名党员上阵 加强思想洗礼 开展党史教育,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。南岸区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模范的作用,通过党史宣讲,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明党史、颂党恩、跟党走。 区关工委将百名老党员党史宣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,狠抓“五个到位”。即学习动员到位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指示精神,增强老党员宣讲党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;团队打造到位。区关工委从500余名老党员中优选100人组成宣讲团,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活动;培训指导到位。为提高宣讲质量,区关工委对宣讲团成员进行系统培训,区关工委主任洪世忠亲自动员部署,鼓励宣讲团团员担当使命;以身示范到位。区关工委正、副主任、荣誉主任、顾问、工作团长率先上阵,带头宣讲近百场次;总结表彰到位。区关工委定期分析宣讲情况,不断总结提高。60余名宣讲团成员荣获市、区两级表彰,极大地调动了老党员的宣讲积极性。 整合三大资源 补足精神养分 为提高宣讲质量,南岸区关工委着力抓好“三个整合运用”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补充精神养分。 整合运用党史文献资源。宣讲团以《中国共产党简史》《百年党史重大事件》和中华魂读本为主线,引导青少年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领悟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,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”。区政协原主席胡荣伦尽管年事已高,仍坚持将党史资料和报刊杂志上的重要文章摘要写成小报,帮助宣讲团拓展宣讲内容。 整合运用“五老”经历资源。区关工委将当过红军、八路军、新四军和志愿军等老党员作为骨干,生动讲述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重要领域的各种感人事迹。95岁高龄的老红军郭长波为200余名青年村官讲述亲历长征的感人故事。82岁的志愿军刘登逸将其经历写成《燃烧的记忆》一书发给中小学生,并深入学校、街镇、机关讲述抗美援朝经历。 整合运用红色资源。区关工委组织宣讲团成员到《挺进报》旧址、广阳镇英烈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调研,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,争做时代新人。区人大原主任李长禄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走访,编写出了《南岸革命先烈群英谱》,为党史宣讲拓展了内容渠道。 内容推陈出新 方式与时俱进 为增强了党史宣讲的权威性和鲜活性,宣讲团紧密联系全国各条战线的辉煌成就和重庆、南岸、家乡巨大变化,并结合宣讲团成员的成长进步史、身边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进行宣讲,让广大青少年能时时接受党史教育。 原科研26所老所长吴旭峰从事科研五十多年,多次深入中小学作辅导报告,让广大师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奋斗历程;宣讲团长任秉惠在宣讲中讲述南岸区人大原主任夏元东把50万元积蓄全部捐作党员帮扶资金,并要求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研究的感人事迹;老党员朱树荣在讲述入党60多年经历时满含泪花地说: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。我走到哪里,就要把党的恩情歌颂到哪里。” 在宣讲方式上,宣讲团坚持全区统筹与各单位联系宣讲相结合,会上宣讲与启发互动相结合,片区宣讲与系统宣讲相结合;在宣讲平台上,做到会场辅导与重走解放南岸路、参观红色教育基地、观看电视、网络、报刊等相结合;在规模和时间上,会场听众100人左右为主,500人左右为辅,确保党史宣讲达到最佳效果。 以史为鉴,学史明志,知史爱党,知史爱国。10年来,南岸区百名党员党史宣讲团累计宣讲党史宣600多场次,听众达60余万人次。老党员的深情宣讲,让广大青少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美、使命之重、来路之艰,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。